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伟大精神,我系部于2024年12月4日下午在2号教学楼2121教室精心组织了一场以《红旗渠》最小修渠人——张买江为载体的影视思政课。此次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反响热烈。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人民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总长1500多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被誉为“红旗渠精神”。而在修渠人中有一位最小的修渠者——张买江。张买江,男,1949年7月生,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建设者。1961年(年仅12岁),张买江在母亲的鼓励下,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红旗渠工地上年龄最小的建设者之一。他前仆后继,奔赴红旗渠工地,人小志坚,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背钎捻钻,奔波于各工地之间。在红旗渠工地上,张买江从最初的轻活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学会了抡锤打钎、沿山点炮等技能,被人们称为“红旗渠工地上的小老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红旗渠精神,为红旗渠的建成做出了重要贡献。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张买江一口气跑回家,进门就喊:“娘,我把水带回来了。”这一场景成为了红旗渠建设史上的感人瞬间。
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被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他们看到了那个年代人们历尽千辛万苦修建红旗渠获得生活用水的艰辛,看到了多年后修渠老人坚持回到红旗渠与老友团聚的深情,更看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通过观看这些以红旗渠为背景的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旗渠精神,也可以更加坚定地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