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里的丰碑
发布日期:2023-10-16    点击量:
文/支喜梅
穿过隧道,大巴车沿着盘山公路驶进太行峡谷深处。山脉绵亘,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阳光明媚,空气沁人,万物生长的气息扑面而来。山坡上是高低深浅的绿,路边的花椒树已结籽,淡雅的幽香随风荡漾。夏日的峡谷里所有景物都是那么亮丽清新。
这里的岩壁山路,刻下了一场特别的历史记忆。
学院主题党日活动选择去林州的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和扁担精神纪念馆进行。
网红大山里,记载着一段故事,培育出一种精神,滋养了民族底蕴。
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位于河南林州市石板岩镇太行大峡谷内。
四周青山环绕,露水河畔,半山腰上,展馆镶嵌建筑在山体上,与谷文昌故居南湾村相呼应。
“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谷文昌,这位大山里的穷苦石匠,是林州共产党组织的早期党员,历任村农会主席、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
随后南下到福建省东山县,他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全县人民把一个风沙肆虐的荒县变成了林木繁茂的“绿”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谷文昌,成为了人民心中的丰碑。
展馆以“不忘初心”为主题,进门厅堂的谷文昌雕像栩栩如生。
馆内大量的历史图片、珍贵文物、文献资料以及运用多媒体形式,生动再现了谷文昌的光辉一生。
不管你在书中读到再怎么感人的文字,但与鲜活的现场相比,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你置身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种震撼、那份感动是文字的表述无法达到的效果。
纪念馆里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真实的图文资料,深情诉说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
我在想,是什么力量让谷文昌拥有无我的大爱胸襟?
人的幸福与物质财富有多大关系?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如今多少人都以财富权势为人生成功的准绳,一生廉洁的谷文昌,清贫的生活照样幸福满满,六十多岁的生命却万古流芳。
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生活是丰盈富足的,一个有精神追求和信仰的人终将拥有充实幸福的人生。
谷文昌把生命的蕴涵凝固在时光之中。
矗立了亿万年的山脉仍在行走,这里的山风都记得你,你从大山走来,又走向大山,走进永恒。
谷文昌精神在太行山川间闪耀,高山仰止,厚土敬之。
峡谷的露水河上,一座大石桥横跨两岸。
平坦开阔的柏油路两边,民宿、农家乐和商铺比比皆是,游客和写生的学生络绎不绝,小吃街热闹非凡。
这里的许多房屋乡土乡色,墙壁、房顶都是就地取材的红色石板,朴实无华。
其间也有时尚的宾馆、咖啡厅。
扁担精神纪念馆就位于镇中心广场。
从前,石板岩镇只有一条条险峻的小道通往大山外面的世界,山里山外运送货物只能靠一根扁担。
1946年7月石板岩供销社成立,一代代干部职工七十年来就是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肩膀挑起了连接沟通城乡的重任,以脚板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铸造的“扁担精神”谱写出生命的赞歌。
一种精神,凝聚一种力量;
一面旗帜,引领一个时代。
纪念馆内的各类照片、实物、实景,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扁担精神”的诞生与传承。
从一幅幅图片和影像资料中看到,那崎岖险峻的山路可以堪称陆地版的“天堑”,让人能想象出供销社人提背着重达百斤的货物攀爬的艰难。
那些真实的旧物,如供销社工作人员用了40年的杆秤、发黄的账本、竹壳暖壶,夜间用的马灯,引人深思,令人感动。
照片上的一个个人物和展示出的一件件实物,都使我们感受到了当年石板岩镇供销社创业的艰辛和工作人员的节俭。
这项工作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太行隧道打通,机动车能够出入大山,才逐步停止。
我在徐徐清风中瞭望到那个年代仿佛穿越流逝的时光,依然矗立在今天。
那艰苦岁月的拼搏记忆,闪耀着光芒,无法磨灭,大爱无疆,善德永存 !
没有谷文昌精神,太行峡谷便少了十分壮丽,没有扁担精神,太行峡谷便少了十分豪迈。
长风万里,情动山河,峡谷里的丰碑,注定载入史册,千秋铭记。
旗帜,高高飘扬在太行山上;
丰碑,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风烟俱净的峡谷山间,鸟语花香,草木葳蕤,阳光透过生命的脉搏,清晰的映衬出岁月的痕迹。
虽然我已是第三次走进大峡谷,但此行,让我重新认识了太行大峡谷,让我更深地懂得峡谷的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