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来了,很多学校都会有一批新班主任上岗。新手班主任通常比较年轻,同时还是任课老师,既要上好课,又要管好班,往往心里没底。哪怕是当过几年班主任的老师,说起班级管理工作来,恐怕也不敢说自己已经驾轻就熟。
相信学校在暑期已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培训,但实际管理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情况。缺乏经验的班主任,可能会被一个小环节绊倒。
班主任,至少会与班级学生共度一年学习时光。想要轻松管好班级,就要牢牢把握住开学第一天、第一周乃至第一个月。把状态调整好了,把事务和关系理顺了,后面就会越做越顺。
那么,新班主任上岗第一个月,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掌握哪些技能和方法呢?下面分享一份班主任实战攻略,希望能对新上任的班主任有所帮助,欢迎学校转发给新班主任们阅读。
我是新手,我能当好班主任吗?
上岗前,班主任主要有这样几种顾虑:
◎担心自己不会做
班主任很容易陷入事务性工作而缺少整体思维。不同于学科教师专业培训,班主任工作没有系统指导,也没有教案、教参、课例可供自主学习。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是正常情况。
◎担心自己做不好
班主任工作既要建班也要育人,即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双结合。面对中小学生层出不穷的成长问题,特别是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固定的做法可套用。做不好或暂时不能解决问题,也是正常的。
◎担心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和生活
这是班主任的现实困难。班主任岗位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应变性强。加上本身的教学工作,工作量无法通过简单的量化去衡量。老师也是普通人,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还承担着多重家庭角色,想要兼顾好,确实不容易。
基于此,老师们对班主任工作望而却步也是人之常情,年轻的新手班主任,就更不用说了。
资深班主任沈磊老师指出,班主任是教师的一种身份,也是一种更多维的角色。上岗前感到紧张或不安恰恰是老师们有责任心、在乎学生和班级未来发展的具体表现。
新班主任们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满足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准备过程中的某种需求,在行动中调控自己的情绪,逐渐进入角色。
新任班主任大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书中或身边优秀班主任的做法,效果却出现“水土不服”。
做了一段时间班主任,遇到了不少问题,觉得别人都比自己适合做班主任。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沈磊老师认为是忽视了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教师本人。
教育的场域决定了教育的效果。教师不同、学生不同、家长不同、团队不同、地域不同......这些教育中的变量合在一起就导致了教育情境的不同。说到底,教育是因材施教,也是因境施教。
每一位老师都是宝藏,需要先研究自己,下面的表格供参考:
怎么使用这张表?举例说明:
假如一位老师在【性格特点】一栏中填写的是“活泼开朗的”,那就思考“活泼开朗”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优势。这类班主任往往“坐不住”,会有很多新点子、小创意,设计的活动深受学生喜欢,他们很容易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
如果一位老师填写的是“安静内敛的”,那就思考这个特质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怎样的风格。这类班主任通常情绪更加稳定,观察力更好,更愿意深入了解学生,详细分析问题的成因。他们很善于通过打造班级文化,行为世范,在倾听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张表可以帮助你做好自我分析,更加理性地发掘自身优势,觉察不足。然后把找到的优势列成表格,做进一步分析:
举例:
你看,是不是很吃惊?围绕一个优势就可以生成这么多的内容维度。充分地认知自我,找准优势点,先聚焦再发散,班主任工作就轻松上手了。
比如,有的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很感兴趣,有自己的想法,尝试系统设计了一个学期的班会主题。接下来每节课怎么准备、如何调研学情、如何制定班会目标、如何围绕目标设计班会环节、用怎样的形式来达成等,就需要多参考成熟的班会案例。
再如,有的班主任分析自己经验不够,不能让家长很快信服,不足以获得充分的家校合力。那就可以重点关注家校合育方面的主题,分析家长的类型,考虑家长的需求,学习家校沟通的艺术,从而补足短板。有针对性的学习,就会在实践中快速见效。
下面再介绍三种学习方法:
1)“思考-阅读”法
简单来说,就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
市面上有很多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籍。有的侧重班级叙事,有的侧重方法指导;有的夹叙夹议,有的理论详实。在阅读前,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不然就会造成无重点的阅读。走马观花,读到故事就感动,读到理论就挠头。
2)“选择-讲座”法
班主任应围绕自身学习需求(目的),有选择性地听取讲座。
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明确和推动,班主任工作迎来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讲座资源丰富。有公益性分享,也有知识付费型学习;有高校专家的理论前沿,也有一线名优班主任的经验提炼;有在线直播的,也有现场交流的。
资源过多,反而容易挑花了眼,最终变成每个主题都涉及,但没有一个主题学得透。班主任若想在培训中有所收获,提高学习力,就要对讲座进行选择。
提供两种选择讲座的思路:
①定人跟学
即选定某一个或某一类风格的班主任,跟着他(们)学。
不管是高校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班主任,每个人都特点鲜明,有各自的风格和倾向,有自己更为擅长的领域和秘诀。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只有选择自己认同的、有共鸣的、精神契合的班主任,才能在讲座中更好的理解他们案例背后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四两拨千斤的妙处等,这样才便于借鉴与运用。
选定适合自己的班主任(或团队),跟着学,在他不同的讲座主题里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维度,形成班主任工作的网状系统。
②定题研学
即选定主题(话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听讲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实践工作的问题或提升自己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艺术,这就需要进行专题突破。
选定自己的主题,从不同的维度寻找讲座内容。比如想要提升主题班会的设计能力,那可以听取专家关于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理论解读、策略指导;听取一线班主任的班会课例分享;听取班会优质课选手关于备课、磨课的过程思考。
螺旋式的突破主题难点,其他主题的讲座可以暂时不听,规划到后期的学习中去,形成班主任工作的点状模型。
“选择-讲座”法是让自己学得更聚焦、更连贯的好方法。
3) “互动-提问”法
班主任应在现场学习中积极互动,提出自己的困惑,获得有针对性的答疑。
不管是向身边的班主任请教,还是听讲座、阅读文章,我们都会在学习中关联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上,有共鸣强烈的地方,也会有不理解、不清楚、不明白之处。这就需要互动起来,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便得到进一步的解惑。可以直接提问,可以参与互动,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留言等方式联系到作者。
班主任工作的13种基本方法
开学第一个月,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战略部署”的黄金时段。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奠定良好的班级管理基础,至关重要。
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班级和学生的详细情况。
获取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也是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起点。
当我们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很多管理上的困难会迎刃而解。
工作计划就是对一个学期班级工作的规划,是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和目标。按照计划努力去完成,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必然就会提高得快。
如果你真的想让计划发挥作用,在制订时就要注意务实,不要写空话套话,要有实现的可能。
比较提倡任务式的或者目标式的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每完成一项都有收获。
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学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每周、每月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既可让学生提高重视程度,又可让自己轻装上阵,减轻管理难度。
有了工作重点,就有了主心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锁定目标,不为其他杂事干扰,一抓就抓到底。
很多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却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有些资料只是对自己工作和学生成长的记录,没有留下固然可惜,但这不至于产生不良后果,而有些重要资料则关系到班主任的重大权益甚至是个人安全,是必须保存下来的。
所以,班主任必须养成分类保存资料的工作习惯,其作用有:
①可以随时调取班级和学生的各种信息,作为教育、谈话、沟通的材料;
②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③为自己的工作经历留记录;
④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变故留下凭证。
一届学生带完,就能积累相当多的资料,在以后带班时,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善于分类收集、积累教育素材和资源的老师,本身就是有科学态度和科研素养的老师,他的进步、提升会很快。
班主任要学会对各项工作进行分类,因为只有分类才能分流。进行科学的分类,是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习惯之一,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以下介绍四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按“由谁做”分
面对一项工作,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应该不是“我该怎么做”,而是“可以由谁来做”。这种转变是有战略意义的,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按这种思路,班级工作可以分成三类:
①班主任必须亲自做的;
②班主任能做、学生也能做的;
③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做的。
(2)必须处理的事务
班主任必须处理的事务可以分成两类:
①常规事务;
②偶发事件。
(3)按内容分
按内容分,班级事务可以分成学习类、劳动类、体育类、宣传类、文娱类、生活类……这些事务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交由各个班委会成员处理。
(4)按轻重缓急分
根据解决的时间和难度差异,班级事务可以划分成很多不同的类型。例如:
①主要的和次要的;
②立即要解决的和可以以后解决的;
③马上能解决的和暂时无法解决的(存档、创造条件、等机会);
④可以一次性解决的和需要反复做工作的;
⑤非解决不可的和可以暂时忽略的;等等。
一些班主任只会埋头做事,不去思考,特别是不善于发现、总结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的规律性,导致问题反复出现,今天花了很多精力处理了一个问题,明天又会冒出另一个问题,又要去处理。日复一日,班主任就陷入了低效、重复劳动的“苦海”,职业倦怠感不请自到。
这样的班主任就不是“职业的班主任”,因为他只会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而不是一类事一类事地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他看上去也是在天天做事,其实大多是低效劳动。
在班主任工作总量不可能减少的前提下,养成若干良好的工作习惯会帮助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节约时间。
谈话是班主任做学生工作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师生交谈的重要性和作用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霍桑效应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当我被关注时,我的表现将更加优异。”“霍桑效应”在班级中同样存在。
组织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这些活动有的是班级自己组织的,有的是学校统一布置的。在这些活动中,特别是在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中(如大扫除、运动会、社会实践、春秋游等),班主任是否会感到焦虑(担心学生的安全或纪律)?组织过程中是否手忙脚乱?指挥学生时是否喊破了嗓子却收效甚微?
不必担心,只要多动脑筋,事先规划,掌握必要的技术,你一定可以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这里重点介绍班主任在组织活动中必须掌握的两项技术:一是设计活动程序,二是列任务清单。前者从时间和流程上做具体安排,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后者则按照活动的内容确定相关的责任人,让什么人做什么事。
编制活动程序和任务清单仅仅是组织活动的开始,班主任切不可以为任务已经布置到位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在活动全程中,班主任都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及时提醒、控制、协调,直至活动结束。程序和任务清单是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忙而不乱的基础。
班主任要学会把握关键的时间点。大家(当然包括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时,往往不会出事。而在大家都放松的时候,管理就会出现真空状态,这时学生最容易出问题。
班主任要提高警惕,填补管理真空。要学会打时间差,关注点越是集中,越会在其他地方留下盲区。
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策略,却蕴含着很高的教育智慧。班主任见到学生不好的行为,第一反应通常是批评。学生会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以至于“批评人”成为班主任的职业病。但事实上,一味批评或指责根本无益于学生改正错误。
正确的方法是指出他的问题,把如何做教给他,也可以自己或让做得好的学生做示范。实践证明,指导比指责有用得多。对学生的指导,应该是越具体、越详细越好,泛泛说教或者指责毫无意义。
班级管理不是凭班主任简单的投入就能行的。不少班主任很敬业,对学生也很有耐心,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样的班主任往往仅仅是靠说教,不善于利用制度管理班级。规则意识淡漠的学生会随意违纪,行为不受约束,毫无敬畏之心。面对学生大量轻微违纪束手无策的班主任应该学会运用规则,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坚决说不。
制度严明的班级,班风健康,正义的气场强大,学生的违纪行为会得到遏制。与行为规范相配套的,是一系列奖惩方案,它们能让学生明确在集体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鼓励、什么样的行为将受到谴责。
虽然制度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规定学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但主动要求和被动服从地做事,其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为集体做贡献、尽义务?在种种策略中,“评价”可能是最有效的。
单一的评价机制只能让班级里一小部分学生受益,而多元的评价机制则可以让班级中的各种学生都得到发展。评价的触角必须延伸到班级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要随着班级的发展逐渐完善,直至形成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体系。这个体系涉及班级生活和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
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学生和班级当下的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和更新。
班主任实操工作的八个“第一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班主任走进班级之前,那些新生们是充满好奇和期盼的。那么,班主任该如何设计好自己的第一次“亮相”,以求得学生们对你“一见钟情”呢?来看班主任实操工作的八个“第一次”。
建议你从自己的外形开始,好好修饰一下自己,理个发,换套装。既能显得干净利索,二是显得对学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张让年轻人追逐迷恋的明星脸,多少会有助于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长得没有什么特点,那么,你至少前两天要好好休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其次,你要做好功课。在学生向你报到时,你最好能够叫出他的名字,并且还能说几句关于他的特征和特点的点评。这些资料,在学生档案中大致可以查到。不过,对于部分学生,由于经过一个暑假,身体外形也许会发生较大变化,但脸型是基本不变的。
另外,为了避免报到时教室里乱哄哄的情况,你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表,预先把座位排好,让学生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也让等候在门口的家长们,感受到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当新生们在事先排好的座位上坐好后。等待着是你的第一次非正式演讲。由于事先对学生的情况所知甚少,这一场演讲可以是重技巧而轻内容。把你作为老师的表达能力充分展示出来。
首先要简明扼要地做好自我介绍,可以穿插一二个关于自己的有趣的故事,做好既充分展示了自己,又不回避自己的弱点。
接下来,要做到情绪饱满,文采飞扬,说话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表情要面带微笑,丰富生动。态度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不要搞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语言尽量幽默风趣,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切忌用生硬的语言给学生立规矩,给学生来个下马威,过于严肃的老师,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日后师生关系。
一个好班主任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好任课老师,所以,要十分重视在自己管理的班级上好第一堂专业课。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常常忽略“绪论”课的讲解,或者是照本宣科地泛泛而谈。其实,绪论课可以讲得很精彩、很生动。通过这节课的讲解,不仅要让学生爱上你的这门课,也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开始欣赏你,佩服你。以你对该专业的感情,去影响学生们,从而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开学一个月,就会迎来国庆中秋等节日。新班主任可以借机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年级高低,可以设计不同形式和主题的班会课,但必须让学生走上前台,自己退居幕后。
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可以达到迅速了解学生,增进新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友谊与感情,也可以让班主任对全班同学的个性特长有了基本的掌握,为下一步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打基础。
一般来说,经过这场主题班会活动后,新同学们才有真真切切的认可感,新班级才算真正形成。在我当班主任时,十分重视这次活动,学生们也是翘首以待,从中午开始就进入准备状态,购物品、借道具、备台词、请老师,兴奋的情绪一直到活动结束。我自己也是兴致勃勃地以普通一员与孩子们玩乐到底。
第一次期中考试是衡量你的班级学生基础和你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新班主任更应十分重视。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你必须随时了解学生们上课、作业、提问、小测验的情况,随时与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及时了解本班在全年级中的地位。如果名列前茅,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更要明确下一次的目标。如果成绩不理想,也不要失望,更不要埋怨指责和批评。须知,每一次的年级的跨越,对学生来说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有些学生适应快,有些学生适应慢,都是可以且应该接受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一次正规的考试,帮助学生发现第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有针对性地指出改正的方法和措施。这样,就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期中考后,很多学校就要召开家长会了。现在学校的家长会,有个不好的倾向,就是一味地分析期中考试的情况。班主任不要忽略了向家长们介绍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治班理念和方法、目标和步骤。
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必须表现得信心满怀、不卑不亢。哪怕下面坐着的是市长、局长们,只要他是坐在课堂里,他就是个普通家长,而你才是个教育专家。没有这样的自信,你无法确立你在家长们心中的地位。
会后的个别交流也很重要,你得把平时做的功课(对学生的了解)展现给家长们,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回家做什么。切不可等家长报了孩子姓名后,你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说的是哪一个。
这里的集体活动,是指春游秋游校运会等停课一天以上的活动。正常情况下,各校都会召开秋季田径运动大会。这个大会,是第一次展示除学习之外的班级学生的纪律秩序、精神风貌、才艺表演、运动成绩、集体主义精神等整体实力的好机会,其实也是班主任的治班能力的展示。
年轻的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的排练和训练中去,千万不可以影响学习为由对学生打冷气,须知,一份成绩与一场体验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要凝聚班集体的力量,必须在各类集体活动中做到榜上有名。
临近期末,有经验、负责任的班主任,一般会选择一些学生进行家访。现在,很多学校似乎不大提家访的要求了。但是,很多家长们还是非常欢迎老师们去家访的。通过家访,你可以更全面地看到一个与在学校里不完全一样的学生。也许,通过家访,本来对你敬而远之的一个普通学生,会变成为你的一个小朋友、小闺蜜。
家访的对象是要慎重选择的。以前的老教师,一般是带着告状的目的去家访的。期望通过家访,让家长一起加强对调皮学生的管理和督促。但建议班主任更多地选择在一段时间变化较大的学生,以及自己委以重任的学生。总之,都不是为了告状而家访。一旦让学生知道家校联系的目的是为了告状,你这个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
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在家校联系的方式已经十分丰富多样了。但是,面对面的个别交流,永远是最好的家校沟通方式。